流云


他忧郁地问:老师,一直感觉很孤独,是不是有病?

心理动力理论认为孤独是早期的亲子关系困扰,情感依附缺失,以致人际、社会关系出现障碍而出现,既是一种心境,也是病理现象。

你觉得是什么病?我挑战的认知。

瞬间,他陷入沉思。

flower gaa75736af 1280

你一定尝试了一些方法应对孤独。你能来聊聊,说明你已经发现孤独不可怕,而是好奇这样的感觉和心理状态是不是正常。老师猜想,你对经常有孤独的感觉不舒服,但不是排斥孤独,对吗?

 

他点了点头。

 

你认为孤独,或者孤独感是负面的情绪吗?

 

他耸了耸肩,不语。

 

认知理论认为孤独来自现实社会关系的缺乏,这是由于渴望获得社会关系而产生。

 

互动理论认为孤独是人对于亲密关系基本需求的缺失和社会需要未得到充分满足所导致。

 

存在理论认为孤独是人固有“存在的条件和状态”,所有人最终都是孤独的,是不能选择的,尤其喜欢独处的人并不总是感到孤独,而孤独的人并不总是孤单。

 

孤独不仅可以用量表(UCLA)作为评量,还可分为浅层和深层、自主性和被动性、暂时性、情境性、长期性,再细分有低度孤独、社会孤独、情感孤独、社会及情感孤独。

 

研究发现,亲子关系对于识别孤独很重要,以及青少年和成年初期是人生最孤独的时期(Peplauet al.,1982; Rubenstein & Shaver, 1982)。

 

你害怕孤独吗?

 

我追问。我想,孤独不可怕,可怕的是被孤独反噬。

 

埃克曼(P. Ekman)列出人的基本情感有厌恶、悲伤、幸福、恐惧、愤怒、惊讶等六种,普拉奇克(R. Plutchik)用情绪轮分出八种核心情绪表现,并形成两两相对:快乐——悲伤、愤怒——恐惧、信任——怀疑、惊讶——期望。

 

可见,孤独不在情感中占有一席之地。

 

我请他写下孤独给他感觉的三个情绪形容词。沉思了好久,他才写下:寂寞、空虚、孤立。

 

你是感觉自己有孤独感,还是知道朋友、同学经常表达他们都很孤独之后,你也有了这样的感觉?

 

他竟诧异我的探问。

 

你有没有发现,孤独好像可以是被传染的,就像“群体性孤独”的出现是蓬勃的网络文化所造就,于是身体就有了一种隐喻:大脑就像谷歌,无休止地与一个又一个人、事件、想法相互关联,继而又断开。这样的隐喻暗示着与他人之间的身体接触。

 

荣格(C. G. Jung)认为人的生命历程就是自我与他人的差异化过程,所以人有“内倾”和“外倾”的人格特质。卡尔等人(J. E. Katz, R. E. Rice, and P. Aspden, 2001)指出五种差异化的突出特征:无力感、无意义感、无规范感、孤立感、自我异化。

 

你有没有发现,孤独或者孤独感来袭的时候,可以多了一份安静?我试着让他发现其中的馈赠。

 

卡乔波(J. T. Cacioppo)和艾伯蒂(F. B. Alberti, 2018)认为孤独是人类进化的产物,虽不愉快,但并非一无是处,也可以是有益且具有创造性的。

 

华兹华斯(W. Wordsworth)咏水仙写道:

我孤独地漫游,像一朵云

在山丘与谷地之间飘游

恍惚间,看见一簇簇

金光闪闪的水仙花迎风舒展……

每当我躺在床上不眠

或心神茫然,或默然沉思

它们常在心中闪现

那是孤独时心中的福祉……

 

我让他发现自己就像一个特别的容器,可以陪伴孤独感和信任孤独。因为它让我们觉醒,勇敢无惧地回归自我、重塑自我,并且看见不一样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