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婚之时代变迁

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童婚是指18岁以下儿童与一名成年人或另一名儿童的正式婚姻或非正式结合[1]。童婚是野蛮行为吗?放在21世纪的社会脉络,答案是肯定的。相较于大家认为理所当然的自由婚姻,童婚被认为侵犯人权,备受各界谴责,消除童婚俨然已成为21世纪全球的目标之一。然而,童婚的起源是什么?这个行为在人类史上一直都是不被接受的吗?

1017 web

 图片来源:《星洲日报》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朱苏力曾写道:“任何社会现象并不因其本身之存在而自然而然地成为一个问题,而是在同具体社会中的人及其社会活动相联系才构成问题的。”[2]我并非为童婚说辞,而是作为一个谨慎的研究者,我们应当在反对任何社会制度之前,先厘清和反思该制度在时代洪流中的角色。

 

婚姻是人类创造的文化制度,而其意义理所当然也是由人类赋予——幸福、神圣、纯洁、庄严,因此不符合这些范畴的婚姻难免会遭受严厉抨击。然而,人与人之间的结合并非只有表面的社会意义,还有生物演化目的:延续基因。身为地球物种之一的人类自然也依循相同的定律,所以两个人的缔结并不如现代人所想象的浪漫。现代人之所以对未成年婚姻嗤之以鼻,这当中涉及复杂因素。但在几百,甚至上千年前,这类型婚姻却普遍为社会所接受。为什么呢?根据研究,18世纪以前长江中下游的中国人平均寿命不超过40岁[3],几乎只有现代人的一半。请想象,如果古代人皆等到二三十岁才结婚生子,社会会变得怎么样?极端一点,或许婴儿还在牙牙学语时父母早已不在人世,试问这些婴儿由谁养育?[4]在如此苛刻的条件下,未成年婚姻成为保证基因繁衍、延续的唯一选择。在已有婚姻制度的早期社会里,只要具备生殖能力,未成年的良缘缔结拥有社会与生物上的正当性和合理性。

 

但请谨记,制度的正当性和合理性并非永恒,须随着社会变迁而调整,童婚亦然。由于医疗发达,人类寿命延长,现代人早已不需透过童婚来达到基因繁衍与延续的目的。既然时过境迁,而且生物需求已让童婚失去其必要性,为何这种过时文化至今仍充斥着不同社会?显然,现代童婚早已变调,只为既得利益者一己私欲而残存。2018年我国童婚案件中,涉及女童的婚姻占了90%[5]。在童婚问题上,女孩显然比男孩受到更直接的影响,这也间接反映了两性之间的不平等。

 

虽然《联合国基金会倡导摘要:终止马来西亚童婚》指出我国童婚呈下降趋势,但人民对文化习俗与宗教的盲从却是消除童婚的一大阻碍。除此之外,我国政府模糊的态度也让童婚课题增添不确定性。至今为止,时任妇女、家庭及社会发展部长丽娜哈仑仍未正面表示我国政府是否有意消除或禁止童婚,可是另一边厢却希望透过“2020-2025年国家战略计划”从教育、家庭、经济等方面遏制童婚的发生,这种自相矛盾的立场很难让人相信我国政府有着对童婚坚决反对的态度和解决该问题的决心。

 

现代童婚不仅剥夺孩子的童年,更是对他们的身心造成不可磨灭的伤害。我国政府应当机立断对童婚“坚持清零”,不该有任何灰色地带。唯有立法改革和改变人民思维两种政策双管齐下才能带来正面的显著效果,否则,我国只是不断地在“禁”与“不禁”中徘徊。

 

参考资料:

[1] 《童婚:童婚给世界各地女童的生命、福祉和未来带来威胁》。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网站。https://www.unicef.org/zh/protection/%E7%AB%A5%E5%A9%9A

 

[2] 朱苏力(2003)。《制度变迁中的行动者———从梁祝的悲剧说起》,《比较法研究》,第 2 期,第 1-15 页。

 

[3] Liu, TJ. (1981). The demographic dynamics of some clans in the Lower Yangtze area, ca. 1400-1900. Academia Economic Papers, 9(1):115-60.

 

[4] 古代穷人和贵族或富裕家庭的生活水平有着巨大差异,这也反映在在平均寿命上。

 

[5] Advocacy Brief: Towards Ending Child Marriage in Malaysia. Unicef. https://www.unicef.org/malaysia/media/1781/file/Advocacy%20brief:%20Towards%20ending%20child%20marriage%20in%20Malaysia.pdf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