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新闻泛滥 有怀疑应求证

在社交媒体的海量资讯中,资讯掺杂了真和假新闻,尤其是在人人都可以当记者的时代,每个人都会不小心成为假新闻的推手。

 

web 01

 

 

最明显是在新冠疫情时,有关疫情的假消息千奇百怪,就连治疗冠状病毒的偏方更是一传十,十传百,传播速度惊人,引起社会恐慌。

 

社交媒体和正规媒体最大的不同是,正规媒体如报社都有新闻编辑把关,以过滤和审核资讯,一旦资讯无误才可传播予受众。

 

然而社交媒体正好相反,网民在传播和接收网络资讯不受限制,媒体素养低外,也没有经过把关者过滤,资讯中就会掺杂了个人情绪、偏见、煽动、极端和主观,造成假消息更为泛滥。

 

在资讯传播的门槛越来越低,这些个人负面情绪和煽动的假消息在社交媒体传开后,就会影响受众的情绪,有者会误以为资讯是真的,而闻风起舞。

 

当受众难以分辨真假新闻时,就会对本身、社会、政治和国家政策造成混淆和误解,倘若严重更是会挑起和激化社会冲突和不信任,导致社会陷入恐慌和不安的现况。

 

know web 3

基本上假新闻可分为几个类别:

意图性的制造假新闻:资讯完全是虚假,并带有意图性,这意图性可以是企图抹黑、想引起公众审判和纯属好玩。这类假新闻最常发生在政治和国家诋毁。

流量性假新闻:有些哗众取宠的假新闻,多数由新闻农场制造和传播,这类假新闻最捉住受众的喜爱,尤其是新奇和耸动的资讯,以制造大量假新闻外,也以夸张的新闻标题,骗取点击率。

以假乱真的新闻:事件的人事物真假掺杂,让受众更为模糊。这类假新闻在爆发新冠疫情时最为泛滥,当社交媒体出现一些以假乱真的消息,就引起许多人的恐慌。相关的虚假和误导性消息可能导致个人对自己的健康做出错误决定。

客观性假新闻传播者接受误导性资讯或被人蒙蔽事实的一面。只要传播者没通过各种管道一再查证或没平衡报道就会出现这种客观性假新闻。

 

辨别假新闻真伪

 

“不确定,勿分享”(Tidak PastiJangan Kongsi)是我国通讯及多媒体部(MCMC)旗下事实查核网站Sebenarnya.my的口号,旨在打击假新闻。

 

但新兴社交媒体不容易监督,因此单靠一方打击假新闻是不足,反之培养对假新闻具有高度认知的社会群体,教育才是更为有效的方法。

 

受众欲辨认假新闻真伪,得有2个条件并行,分别是时时刻刻保持怀疑心,和事事求证。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本身有了怀疑心,才会有求证所接收的消息真伪,本身也才不会轻易掉入假新闻的陷阱。

 

方法1了解信息传播者

受众了解消息提供者的立场是判断消息真伪。多数的消息传播者都有立场和动机,一旦传播者有立场和潜在倾向时在传播消息时就会有偏见,例如夸大其词。

 

方法2:消息来源就是问题

只要消息来源不是来自公信力媒体、政府单位或主流媒体机构等,受众在接收消息时就要更警惕。这时受众就得浏览正规媒体网站和相关的政府机构网站等查询是否有相似的新闻、课题或宣布等。

新闻虚假有时并非与媒体或提供者有关,可能是源头本身已是说大话或者取得错误消息。尤其是情报来源只有他一人时,你就得小心思考其可信程度

 

方法3:查询Google 大神

Google 搜寻是查证新闻真伪的最好工具,只需输入合适的关键字,如情报提供者的名字、事件的核心内容等,往往可得出很多结果,只需抽取出当中可信性的媒体报道,许多时候都可辨认消息真伪。同时上载图片到“Google Image”也可以调查图片和事件的真伪。

 

Sebenarnya

 

Sebenarnya.my网站是一个能让社会大众在线查证所收到的新闻是否真实的平台,它收录了那些已经被相关机构否认和正式确认的假新闻,扮演着查证假新闻的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