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生死对话,不“异”样的生命课

我从小的信仰是道教,家中拜祭观音、关公和大伯公等神明,家中也有安置神祖牌,但对于神明与牌位的由来与意义并不理解。此外,家中的长辈避忌讨论死亡。

 

web 01

 

 

以前住新村的时候,每当有老人家过世、出殡,家里的长辈都叮嘱我们到后面躲着,不能看、要回避,甚至参与长辈的葬礼,也要带着柏树叶来避邪。长辈普遍认为死亡或参与葬礼会带来不好的运气。小时候的我虽然会害怕,但好奇心却又不断地滋长,因此,一边带着尊敬、道别和缅怀的心情参与长辈的葬礼,,同时也在思考丧礼的仪式和祭品的意义。

 

由于过去学校和家庭鲜少谈论或避而不谈死亡,以致每当死亡到来时,大家都会独自面对悲伤,有时候我会感到不知所措,有时候也会尝试压抑让事情逐渐淡忘。我从一个梦境中,开始意识到自己对死亡的焦虑。在梦里,我试图追上预期会在不久后过世的外婆,潜意识仿佛害怕失去至亲的感觉。或许梦境寓意了我对死亡的焦虑,这才发现很多的情绪还来不及消化,又得带着不安的情绪迎接下一个死亡到来。这渐渐地让我意识到,对于死亡课题是会感到忐忑不安的,因此我希望生命教育的推广,可以让大家有空间去讨论和面对死亡。

 

自大学毕业后,我才开始有机会接触生死教育。虽然过去曾参与孝恩的大体护理室导览和躺棺材活动,间中也经历长辈预期性地过世,但每当死亡来临时我仍然感觉焦虑。更冲击的是,当中逝去的还包括年纪比自己小的亲人,让我体会到原来死亡并不限于年长者,有些人可能来不及长大就离开了,这就是生命的无常。2018年,家里的宠物患上肾病,我一直照顾它直到生命最后。这段日子,经历了多次的生死离别后,一路跌跌撞撞,来到孝恩工作之后,总算能梳理出自己面对死亡的态度,或许这些冲击和悲痛也是一种重要的过渡与陪伴。

 

过去大家抗拒接触死亡,我想更多的是抗拒心中的忐忑不安、害怕和恐惧、抗拒死亡里代表的离开和结束。我们会因为讨论死亡而感到沉重,这都是可以理解的。2020年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跟死亡更靠近,但也让我们有机会好好面对死亡的恐惧。孝恩的生命教育,从酝酿到推广已经有十多年了,透过“缘、殓、殡、葬、续[1]”五个服务层面的理念,除了运用采光、空间配色和氛围来打造空间疗愈的效果,也透过人与人的接触,让大家彼此陪伴以圆满一段旅程。同时,在空间的规划与服务层面,也尽可能纳入了绿能概念,以实践人与环境之间永续经营与发展的关系。

 

校园生命教育导览

孝恩的生命教育导览在疫情缓和后,也逐渐恢复运作,越来越多学校老师愿意带着学生走入参观孝恩馆与孝恩园以进行深入的生命教育体验。因过去对于死亡与殡葬的禁忌,难免有些家长会有所顾虑,但有些家长对生命教育导览内容有多一些理解后,也愿意鼓励孩子前来参与了。学生在活动回馈中提到,经过他们的实际参与生命教育导览,他们对于死亡或后事有了更多的了解,有些学生也开始思考生死离别的课题。

 

web 05

 

想要对生命多一份理解,可以走入孝恩馆或孝恩园,透過不同生命匠人的经验分享,让学生去理解人生在最后的这段旅程,死亡——不再是想象,而是看见“缘、殓、殡、 葬、续”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也看见生命匠人如何圆满这一段旅程。这也是一个能够反思自己生命的机会,包括思考如何去把握活着的当下,或是找到自己的生命意义。

 

学生愿意走入孝恩馆和孝恩园,这将是他们开启死亡讨论的第一步。生命并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我们希望这第一步将为学生们种下谈论生死课题的种子,让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想法,并体悟到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

 

[1] “缘、殓、殡、葬、续”五个服务层面理念的意涵分别为:“缘”:推广生死教育,提前规划自己的告别时光;“殓”:大体护理师负责接领大体,为逝者礼体,梳妆更衣入殓,为逝者留住永恒的体面;“殡”:尊重亡者,荣耀生命是礼仪服务的初衷,也是服务的本质;“葬”:殡仪服务的最后一个环节,为逝者举行土葬或火葬,深深的相信生命就是一场生生不息的轮转;“续”:辅导与咨商团队提供悲伤辅导,以真诚的心陪伴逝者家属走过失落与悲伤,让爱延续。(网页:https://theinterview.asia/%E7%BB%BC%E5%90%88/info/58669